糖尿病+酒精=骨折風險UP! 陳㛄靜營養師
很多糖尿病友會問:「我血糖控制得還不錯,偶爾喝一點紅酒或威士忌應該沒問題吧?」
答案是:要看你怎麼喝、喝多少!
糖尿病不是只有「血糖太高」這麼簡單,它會讓骨頭結構提前老化,當血糖長期偏高時,身體會出現以下變化:
1.骨骼代謝異常:長期高血糖會抑制「造骨細胞」(Osteoblasts)的活性,造骨細胞透過「骨重塑」維持骨骼的強韌,一旦造骨細胞被抑制,新骨頭生成速度就會變慢。
2.糖化終產物(AGEs)破壞骨結構:當血糖與蛋白質結合會產生AGEs,這種物質會黏在骨骼的膠原蛋白上,讓骨頭變得又脆又易裂。
3. 糖尿病腎臟病變阻礙維生素D的活化:長期血糖控制不良會影響維生素D的活化,連帶造成鈣質吸收下降,再加上酒精過量常伴隨營養不良與高跌倒風險,對骨骼可說是雪上加霜!
酒精主要由肝臟代謝,當你喝酒時,肝臟會「優先」分解酒精,可能導致低血糖,因為肝臟忙著代謝酒精而暫停製造葡萄糖(肝臟的糖質新生作用)。
如果您正在使用胰島素或某些口服降血糖藥(如磺醯尿素類),酒精會放大藥物效果,導致嚴重的「延遲性低血糖」,尤其容易發生在空腹飲酒或酒後數小時的半夜。
而許多酒類(如啤酒、甜酒、調酒)本身就含有高量糖分,容易讓血糖暴升,造成「先降後升」的震盪,血糖上上下下,不但讓人頭暈,更會加速血管與骨質的老化。
過量酒精真的會「喝掉骨本」嗎 ? 這不是危言聳聽。
2023年發表於Advances in Nutrition的研究—《Alcohol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Fractures: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–Response Meta-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》共 44 篇前瞻性研究、約 606 萬人,結果顯示:
每日酒精攝取量每增加約14公克(約一杯紅酒),骨折風險上升約6%。飲酒對總骨折風險呈線性正相關,增加飲酒量,骨折風險便會上升!
如果糖尿病是讓骨頭變脆的慢性原因,那酒精就會加速骨質退化,酒精會促使鈣質吸收變差、流失增加、骨生成能力下降:原因如下⬇️
1.抑制維生素D活化,鈣的吸收變差.
2.利尿、增加尿鈣流失,鈣被迫從骨頭流出.
3.抑制副甲狀腺素(iPTH),造成體內鈣平衡混亂.
4.影響造骨細胞活性,骨生成能力下降.
對於糖友來說,酒精「弊遠大於利」
1.最好不要喝酒;為了您脆弱的血糖和骨骼,最安全的選擇就是「不喝」。目前沒有任何研究認為糖友「為了健康」而去喝酒.
2.其次嚴格限量(Strictly Limited):
如果因社交場合無法避免飲酒,請務必做到以下幾點:
控制血糖:將血糖長期控制在標準以下,糖化血紅素 (HbA1c) ≦7%,空腹血糖 (Glucose AC) ≦130mg/dL.
限量:女性每天不超過1個酒精單位,男性不超過2個,1個酒精單位約等於14克純酒精(世界衛生組織定義),即啤酒350 c.c.、紅酒150 c.c. 或 40% 烈酒45c.c.
時機:絕對「不可空腹」飲酒,必須搭配含碳水化合物的正餐一起食用,以減緩酒精吸收和預防低血糖.
監測: 飲酒當晚及隔天清晨應加強血糖監測,並注意低血糖的症狀(冒冷汗、心悸、發抖).
想顧骨本、又不想完全戒酒,可以這樣做:
1.穩定血糖是第一步,體位肥胖者建議減重,可參考以下文章「糖尿病與減重」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tory.php?story_fbid=1057263239752771&id=100064073135593&mibextid=wwXIfr&rdid=myowqnsLMetT1nh7#
2.酒精減量、頻率降低比「一次戒斷」更容易長久維持.
3.每天攝取足夠的鈣質(乳製品、小魚乾、黑芝麻、豆干)、和維生素D(日曬、鮭魚、曬過的菇類、蛋黃)、做點負重運動刺激骨骼生長.
糖友們,讓我們放下酒杯,用更健康、更確實的方式——穩定血糖、均衡營養、積極運動——來為自己打造真正強健的「骨本」吧!
